传统光源的光污染: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服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是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 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源污染。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
据测定,传统的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传统的白光光源中荧光灯相对较省点,但废气中有汞气污染、电磁污染、荧光灯管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怕振动、易碎灯问题。白炽钨丝灯泡具有安装简便,低效率、高耗电、寿命短、易碎。高压钠灯灯具有成本高,安装、维护困难,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所有这些照明器材都在不同的程度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等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紫外线对人体主要是伤害眼角膜和皮肤。造成角膜损伤的紫外线主要为2500~3050埃部分,而其中波长为2880埃的作用最强。角膜多次暴露于紫外线,并不增加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紫外线对角膜的伤害作用表现为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极痛的角膜白斑伤害。除了剧痛外,还导致流泪、眼睑痉挛、眼结膜充血和睫状肌抽搐。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作用主要是引起红斑和小水疱,严重时会使表皮坏死和脱皮。人体胸、腹、背部皮肤对紫外线最敏感,其次是前额、肩和臀部,再次为脚掌和手背。不同波长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是不同的,波长2800~3200埃和2500~2600埃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最强。
频闪是造成近视眼罪魁祸首。所谓频闪就是交流电电压的不断改变而导致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频闪存在于所有的交流光源中,如白炽灯、日光灯、金属灯等等,通常的是100次/秒,正是因为频闪隐藏于灯光背后不宜察觉,才使许多青少年过早的背上沉重的眼睛包袱。英国剑桥大学威尔斯金博士研究证实,频闪是导致现代人近视猛增的主要原因。
那么眼睛到底需要什么光?科学研究发现理想的光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不闪烁、发光稳定、发光面积大且均匀、色温在4500K左右(相当于早上九点的太阳)、显色指数=80以上、照度在500勒克斯左右。家庭、教室、图书馆等青少年学习的地方都应该配备这样的光源。 |